《ARC突击队》:经典撤离射击玩法再造热血战场
《ARC战袭》堪称萃取射击游戏的典范,以近乎极致的强度诠释了这一类型的核心玩法。其高度熟悉的框架与前作如此相似,几乎可以无缝切换。对于那些热衷于在搜集战利品的同时躲避AI敌人、智胜敌对玩家的粉丝而言,这款游戏堪称稳妥之选。若你对这类题材本就不感兴趣,它也难以扭转你的看法。
该游戏毫不掩饰其灵感来源——从主角默认配备的矿镐(明显致敬《堡垒之夜》的标志性近战工具)便可见一斑。这种致敬深入骨髓,但凡体验过"大逃杀"、"生存建造"或"撤离射击"类游戏的玩家都能瞬间心领神会。虽缺乏原创性,但熟悉的元素经过精准组装,仍能带来稳定可靠的沉浸体验。
《ARC战袭》- 2024科隆游戏展实机截图


查看5张图片
每局目标简单明确:降落地面搜刮物资,带着更强装备活着返回地下。两种威胁使过程复杂化:首先是被称为ARC的AI战斗机器人,它们巡逻地图猎杀生命迹象。即便最小型的机械体也构成严峻挑战,特别是成群出现时——蜘蛛型无人机会让恐蛛者毛骨悚然,而大型爬行机器人则穷追不舍。这些机械会对搜索或战斗的声响作出反应,对发现的玩家展开围剿。
ARC机械体在群体协作时更为致命——它们会巧妙部署具有互补能力的组合,常蛰伏于室内静候玩家误入。我多次因低估它们而惨败:有次遭遇的巨型机器人竟像直升机般旋转腿部,景象骇人。击败它们能获得弹药、武器零件等珍贵战利品。
《ARC战袭》- 实机截图与动图


查看11张图片
第二大威胁来自其他玩家。在这里,警惕心是关键——敌对掠夺者无处不在伺机伏击。相比费力搜刮仓库,伏击满载战利品的分心玩家,或蹲守撤离点守株待兔往往更省力。但所有人都怀着同样心思,使得信任成为奢侈品。
战斗系统打磨精良:第三人称角色操控流畅,符合现代射击游戏标准。武器表现符合预期——冲锋枪活力十足但难以驾驭,突击步枪稳健可靠,狙击枪则具备毁灭性杀伤力。近战攻击拳拳到肉,强化了操作快感。
三人组队机制增添策略深度:小队可包抄夹击、协同伏击,将交火升级为紧张刺激的战术对决。无论是标记敌人还是扼守要道,团队配合都至关重要,每栋建筑都可能成为交战热点。
地图设计颇具巧思,通过资源富集区引导玩家展开激烈争夺。当拾荒者蜂拥而至时,潜伏者正虎视眈眈准备黑吃黑。锈蚀的仓库、废弃公寓、杂草丛生的空地等场景虽延续了后启示录射击游戏标配,明显借鉴了《堡垒之夜》与《Day Z》的美术风格。世界观缺乏鲜明特色令人过目即忘,但玩法循环才是真正的吸引力所在。
每个容器都可能藏有珍宝:制造材料、弹药、护盾、治疗物品或武器。弹药类型(轻型/中型/重型/霰弹)让搜刮始终充满紧迫感。按惯例色彩编码的稀有度等级决定着高端装备获取。特殊物品栏能确保一件珍宝免于死亡惩罚,为你保留最佳战利品。
部分容器需要耗时开启,发出的噪音会招致危险。这一机制极大提升紧张感——尤其在单人行动时,你会被固定动作束缚,暴露于途经的机器玩家面前。当你在毫无防备时听见门轴吱呀作响,绝对会神经紧绷。
每局间歇可退回地下基地,将收获转化为装备。在工作台升级战利品、出售物品换取资金或直接购买成品。有只神秘活公鸡与制造系统相关——其作用至今成谜。
探索积累的经验值可解锁技能树,根据喜好强化角色——无论是战斗、机动还是潜行天赋。每项升级都效果显著,清晰的标识助你轻松决策。
默认角色造型基础,但高级货币能解锁精致纹理与服装。我的角色故意设计得阴郁狰狞,而队友的粗犷时尚造型则让我心生嫉妒。
《ARC战袭》的魅力正源于这份熟悉感——它提供了一套打磨圆熟、可预期性强的循环:搜刮、战斗、升级、重复。虽未重塑游戏类型,但对核心要素的精准把握,使其成为撤离射击爱好者们的可靠选择。